第十二章 敌后(6 / 12)
民怨沸腾。吴提督把人赚来了,把钱赚来了,把邻近的浙江给赚进去了。
时任浙闽的张存仁看不下去了:吴胜兆你个王八蛋,你是去剿贼,还是去做贼?张存仁奏疏一上,吴胜兆被罚俸六个月。实事求是地说,这个处罚已经相当轻了,对于吴胜兆而言无关痛痒。他在吴江抢了一大堆财物,六个月的俸禄连零头都赶不上,全当“上个税”了。尽管如此,挨了罚的吴胜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,毕竟钱财事小,面子事大。
倒了一次霉,吴胜兆心里还没消停,闹心的事又来了:驻节苏州的江宁巡抚土国宝向南京的洪承畴上疏,密告吴胜兆意欲谋反。
躺着也中枪,吴胜兆抑郁了!
别忙着委屈,江宁巡抚土国宝是有充分证据的!
土国宝和吴胜兆,一个文臣,一个武将,一起待在苏州,有点磕磕碰碰在所难免。土国宝不服气的是,吴胜兆仗着有兵权,全然不把他这个巡抚放在眼里,分赃也没他的份。这还了得?尽管还在战争时期,但清廷学习明朝“以文制武”的制度还是相当到位的。土国宝觉得自己没有享受到制度的“红利”,原因只有一个——吴胜兆飞扬跋扈、藐视上司,他这种态度只有一种解释:想造反。
土国宝言之凿凿,但洪承畴不是傻子,这种同地为官、文武不和、相互掐架的事情,都是前明官员玩剩下的把戏。吴胜兆谋反?给他八个胆,他也不敢!
话虽这么说,洪承畴也不能坐视俩人的矛盾日益激化。事情闹大了,万一捅到北京去,对大家都没有好处。为了息事宁人,洪承畴做起了“和事老”,既不采信土国宝的告发,又同时命吴胜兆移镇松江。
接到调令,吴胜兆火冒三丈:这不是拉偏架吗?凭什么滚蛋的是我不是他?
其实,洪承畴并没有“拉偏架”的意思,在不调整两人职务的情况下,这是唯一的选择。土国宝是文臣,虽然松江也归他管,但驻节苏州是朝廷圈定的,洪承畴没权力乱动。作为武将的吴胜兆就不一样了,哪里需要哪里搬,移镇辖区内的松江也还说得过去。
洪承畴没想到,吴胜兆一“误会”,麻烦可就大了。吴胜兆收编的原义师首领戴之俊、吴著趁机策反,怂恿吴提督“以民族大义为重”,奋起抗清!
吴胜兆最近相当倒霉,过得也比较憋屈,通过收编义师,自己掌握的军队也扩充到了四千人之众,但要在“敌占区”反水,与强大的清军为敌,吴胜兆还真没这个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