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败局(5 / 15)
在贵州、川南、湘西,李定国手上就这么点人,继续使用武力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怎么才能摁住?李定国有办法——“整风”!
永历十二年(1658年)正月,李定国向朝廷上疏,奏请川南、湘西、贵州各镇边将回昆明开会,一是“核功罪”,二是讨论军事部署。(召诸将之在边者,论功大小为分兵多寡之地。)说是“奏请”,不过是走个法律程序,朱由榔只有同意的权利,没有不同意的权利。朱由榔的诏谕,很快便传达到永历军队防御的最前沿。
诸将领应召返回昆明,方才发现赏忠惩奸、人事调动不过是手段,李定国的真实目的,是要对眼前这些孙可望的旧部进行“整风”。
李定国“整风”运动的三部曲,分别是洗牌、洗脑、清场,就跟洗衣服一样,“二洗一清”,天下太平。
第一步是“洗牌”。
根据诸将领在滇黔内战中的表现,坚决抵抗的大赏(主要是李定国的将领),阵前倒戈的中赏(白文选、马惟兴、马宝等),主动投诚的小赏(马进忠等),被迫接受改编的重罚,甚至被革职下狱的也大有人在。
第二步是“洗脑”。
作为孙可望的旧部,无论是得到封赏,还是挨了处罚但官位得以保留,都别忙着高兴,还得继续留在昆明进行“政治学习”。
“政治学习”主要讲三门课:
课一,彻底清算乱臣贼子孙可望;
课二,严加防范危险分子刘文秀;
课三,誓死效忠中流砥柱李定国。
学完之后进行期末考核,凡是不及格的同学,有功的赏赐作废,有过的罪加一等。
第三步是“清场”。
牌洗了、脑洗了,各边将不要急着走,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,“论功大小为分兵多寡之地”。具体怎么分不清楚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:从哪儿来,不能回哪儿去,大家都得挪地方。
“整风”取得阶段成果之后,收拾“罪魁祸首”刘文秀的时候到了。三月,李定国再向朝廷上疏,奏请召刘文秀回昆明讨论防御部署。
刘文秀不敢抗旨,马不停蹄赶赴昆明。刚入宫觐见,便被朱由榔劈头盖脸一顿臭骂:让你去逮孙可望,不但没逮住,还把他拱手送给清军,你是不是嫌我活着碍眼?(今追之不获,反激之投他处,恐滇南之祸不远矣。)
莫名其妙挨了一炮,“衰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