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败局(6 / 15)
神”刘文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:腿长孙可望身上,他往哪里跑,关我屁事?
到底什么情况?
没什么情况,就是李定国看你不顺眼了。
各镇边将经“二洗一清”的“整风”,除了一些人被革职以外,大部分都到新的地方走马上任去了。刘文秀也要参加“整风”,不过编入的是“速成班”,三道变一道,直接清场——贵阳就别去了,留在昆明重操就业,种花弄鸟吧!
“衰神”刘文秀也是倒霉催的,从永历六年(1652年)兵败保宁开始,每隔三年响一次铃,到了时间就下课。永历九年(1655年)常德失利,这次没说的,打了败仗就该罚。到如今又是三年,“衰神”再次走霉运,虽然一场败仗没打(确切地说还打了胜仗),照样铃声一响,卷铺盖走人。
当年的刘文秀,虽然说不上叱咤风云,但至少也是彪悍勇猛,如今历尽沧桑,已是哀莫大于心死。的确,短短六年便“三起三落”,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。
赋闲之时,刘文秀情不自禁地感慨“退狼进虎,晋王必败国”。时至今日,他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,宣泄一下内心的抑郁了。
永历十二年(1658年)四月二十四日,“衰神”刘文秀在昆明郁郁而终。
看!贵州没了!
永历十二年(1658年)二月,清军的三路大军开始按既定计划向贵州推进。
根据史料记载,此时的李定国“宴饮恬愉,颇弛武备”,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知觉。说句公道话,这还真有点冤枉李定国了,虽然“战神”风光不再,但人家好歹是靠打仗起家的,不会犯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级错误。
前面其实已经说了,昆明的李定国并不是在醉生梦死,而是一直忙活着“整风”。各镇边将虽然很快返回了前沿,但普遍被调防,导致川南、湘西、贵州陷入“兵失其将,将不得兵”的混乱状态。
更严重的情况是,从朱由榔到李定国,都没有意识到“整风”会导致如此混乱的局面。朝廷上下一致认为,此次“整风”十分必要也相当成功,通过彻底清算孙可望、刘文秀的错误路线,使各镇边将的思想与朝廷保持高度一致。有了思想上的保障,镇守川南、湘西、贵州的十万大军,足以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。如果清军胆敢侵入0.0001毫米,必然会让他们有来无回!
尽管昆明舆论激昂得跟朝鲜播新闻似的,但一切都要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