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败局(7 / 15)
经过实践来检验。
在这场关乎永历政权生死存亡的西南对决中,朱由榔、李定国志在必得,清廷却明显信心不足,否则也不必派多尼作为“第二梯队”了。
永历方面毕竟有十几万大军固守,清廷的三路大军加起来还不到五万,所以行动相当低调。特别是作为本次进攻主力的罗托大军,一路上低调到了“绝对零度”。
低调到“绝对零度”,是什么情况?罗托大军二月抵达常德,稀里糊涂再加悄悄咪咪,于四月占领贵州省会贵阳。
这么快,莫非抄小道?
没有!跟清军进军福建、两广等地一样,罗托、洪承畴也是一站一站打过来的,湘西的辰州、沅州、靖州,贵州的镇远、黄平、平越,一站都没有漏掉。
唯一的变化是永历军稍触即溃、全线瓦解。
一直打到贵阳附近,才有马进忠与冷孟饪(时任安顺巡抚)率部赴贵阳组织了一些像样的抵抗。马进忠、冷孟饪的兵力不多,清军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。一番激战之后,冷孟饪阵亡,马进忠率残部后撤,不久后病死,清军顺利进占贵阳。
现在,我们终于明白“兵失其将,将不得兵”的严重后果了!什么“整风”,纯粹就是“抽风”!
清廷原先预计湘西有一场恶仗,所以将罗托、洪承畴的东路作为主力,没想到这一路在李定国的“帮助”下跑得最快,搞得其他两路“压力山大”。
赵布泰的南路基本上不会遭遇阻击,但要取道湖南、广西,路程稍微远一些,于五月占领黔南的独山、都匀,勉强赶上了东路超乎寻常的进度。
三路大军中,最悲惨的还是从陕西汉中取道四川南下的吴三桂、李国翰部。
吴三桂、李国翰的悲惨,并不是因为碰到四川各路抗清势力的顽强阻击,而是遭遇老天爷的“从中作梗”。——从四川顺庆府开始,这一路上荒无人烟、荆棘密布,粮食找不到还是小事,连路都找不到。当兵的更惨,明明说好是来打仗的,结果一个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,整天忙着砍树。(自顺庆而前,大路枳棘丛生,箐林密布,虽乡导莫知所从。惟描踪伐木,伐一程木,进一程兵。)
当罗托、洪承畴大军已经逼近贵阳时,吴三桂的“伐木大军”才砍到重庆。南明重庆总兵杜子香弃城而逃,吴三桂、李国翰大军于四月初三扛着砍树的斧头进了城。四月十三日,吴三桂、李国翰留下永宁总兵严自明、新任重夔总兵程廷俊镇守重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