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败局(8 / 15)
庆,防备川东、川南抗清武装的袭击,率大军继续南下。
抵达綦江境内,北路大军的厄运并未终结。吴三桂、李国翰回头一看傻眼了,大批兵士东倒西歪,吐得一塌糊涂。(溽暑薰蒸,心迷目眩。)没办法,只有停下来歇几天,适应适应水土再说。
四月下旬,罗托、洪承畴大军已经进占贵阳,吴三桂、李国翰的北路大军才赶到桐梓境内,连贵州的气味都没闻到。(当时四川、贵州以乌江为界,遵义、桐梓都归四川管辖。)
吴三桂、李国翰四处打望一番,气得撞墙,直想骂娘:这是什么鸟地方,仰视不见山顶,俯视不见山底,四处险关,要路没路。(上则摩于九天,下则坠于重渊,人皆覆涩,马皆钉掌,节节陡险,一夫可守。)
道路艰险不可怕,可怕的是这里居然有永历军扼险固守!吴三桂抑郁了:咱们上辈子造的什么孽?
镇守在此的是刘镇国,他没有杜子香这么无耻,还是很想把清军狠揍一番。但是,刘镇国是“整风”之后才调到这里的,连防区有几座山头都没数清楚。吴三桂壮着胆子一冲,刘镇国支撑不住,被迫后撤。三十日,清军进抵遵义,南明守将郭李爱率五千人投降,吴三桂、李国翰终于与贵州近在咫尺了。
五月初三,吴三桂、李国翰抵达贵阳,与罗托大军会师,几天后在开州(今贵州开阳)境内击溃杨武部,回师遵义休整。
这一路,确实太累了!
贵阳沦陷,黔东、黔南尽入清军之手,远在昆明的朱由榔、李定国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,赶紧在贵州西部组织防御。
对敌我态势进行细致分析之后,李定国做出了正面防御、中心突破、后方牵制“三箭齐发”的作战部署。
——正面防御。
七月,李定国率大军进入贵州境内,在黔西地区组织防御。具体的部署是李定国驻守关岭,冯双礼、白文选驻守安顺,祁三升、李如碧进抵平坝,沿贵阳至昆明的大道形成“长蛇阵”布防,对清军形成节节阻击之势。
——中心突破。
“中心”指的是贵州省会贵阳。为了配合正面防御的展开,李定国派人先期前往贵州,联络贵阳附近的土司和官军向贵阳发起进攻。
遗憾的是,永历军队突了好几次,“中心”始终没有破。
前面提到过,孙可望在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同时,税赋也是非常重的。这种“竭泽而渔”的政策,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